农业强国 “她”的力量——普莉专访
她们,
是母亲,也是女儿
是妻子,也是朋友
她们
无论是“萌妹子”还是“女神范儿”
都是田间地头最靓丽的风景
她们与所有农业科研工作者一样,
踏实做事,埋头苦干
为祖国农业发展默默耕耘,
为保护粮食安全尽出了自己的力量。
她们也是一位位不普通的女性科学家,
心系百姓,
时时刻刻关心着国人吃饭的问题,
有没有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世界正因她们而变得更好。
今天,接受三农头条采访的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普莉
女性科研工作者
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
普莉认为,
作为一名女性,
有照顾好家庭的责任
但同时,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
科研工作也是不能放松的,
同时兼顾好生活和科研确实不易。
但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
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在采访中,普莉也给我们分享了她的一些经验,
比如她在做科研的时候,
尽量把时间安排好,
将每天的工作,
制定成详细的计划,
在计划完成之后,
她就可以利用余下的时间去照顾家庭。
当科研变成你的兴趣,
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她说,如果你把科研当成自己的兴趣,就不会觉得这个过程特别苦了。从科研的需求角度来说,因为你是在实验室来开展你的研究作物工作,那么你是找不到真正的科学问题。只有你下到田间地头,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我们要解决的作物问题是什么?所以必须要下地。
普莉告诉我们,她们团队的学生们,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样的到地里做科研。像有些外表看着多娇小或者多爱干净的女生,也是一样不怕脏和累的去地里做研究。她还告诉我们,她下地做科研前会戴上遮阳帽,穿上防晒衣,涂上防晒霜,最后再戴上口罩,同时也会嘱咐她的学生们要注意防晒。因为她们经常面临着闷热又暴晒的环境,而且是一下地做科研就是几个小时过去了,等她们从地里回来,通常是衣服都湿透了,都能从衣服里拧出很多水,脸上的防晒也都掉没了。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当她们看到地里的科研有了一步步的新进展,脸上都会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与此同时,她还说:我觉得我是比较幸运的,在我们身边都有很多优秀和卓越的女性,比如说像我们生物所的范云六院士,还有我的博士后导师Renee女士,她们对科研的这种执着、无畏、坚持的精神,影响了很多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她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作为女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自立自强自信,其实我们要相信自己也是能够做出国际顶尖的科研成果,这个跟年龄和性别是没有关系的。
普莉从博后开始就在考虑回国后以玉米为主要材料,开展表观遗传机制和遗传改良研究,把事业与兴趣相统一,做自己喜欢与擅长的事。
普莉
她在玉米株型形成机制—精准表型鉴定—复杂性状智能预测—新种质创制等链条式研发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1、首次构建了玉米全节间时空特异转录调控网络,揭示了调控玉米节间发育的基因表达新模式;
2、研发了首个玉米全生育期高通量表型组精准鉴定体系(HTP),通过机器学习构建了株高的智能预测模型;
3、克隆了玉米株型、密植增产的关键基因,深入解析了玉米株高形成的动态遗传基础和调控网络;
4、构建了国际领先的作物表观遗传智能预测算法和模型(SMEP和SMOC),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玉米表型精准鉴定、重要基因克隆和株型改良提供了有效策略和新的基因资源。
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玉米表型精准鉴定、重要基因克隆和株型改良提供了有效策略和新的基因资源。
编导:高吉、王楠
摄像:马炎、田旭
剪辑:胡旭
设计:谢泽宇
编辑:王楠
主编:张越
监审:宋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