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我的责任是把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时间 • 2025-05-27 09:27:20
飞行
一个
旅客
安全
飞机

今天(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他是如何守护每一次飞行安全。“我是一名飞行员,是一名机长,作为机长就是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谈建议:

加快民航人才培养,促进低空运行规则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挡风玻璃突然爆裂,最后紧急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谈起‘514事件’,大家都会赞扬我们机组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其实奇迹的产生是一瞬间,奇迹的背后却是千锤百炼。”刘传健说,每一次飞行都承载着使命,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期盼。“现在我飞民航航班,一样的话语同样提醒着我,每一次飞行承载的是旅客及其家人的平安和幸福,保证飞行安全是我的责任。”

刘传健说,零事故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机长肩上的4道杠分别代表着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它随时随地提醒着我,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驾驶杆,而是鲜活的生命;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和设备,而是无数幸福的家庭。”

今年是刘传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二年,他带来了加快民航人才培养、促进低空运行规则两项建议。“作为民航人,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确保咱们民航运行安全,旅客出行平安。”

谈安全

作为机长的责任就是把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我飞行的时候都看不到旅客,可是当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我都会对我身后所有的旅客默默说一句,把你们安全送到目的地是我的责任。当飞机落地以后,旅客下机,看着旅客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的那份踏实和安心,是对我从事飞行工作最大的褒奖。”刘传建说,作为机长,要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确保旅客和机组成员的安全。“把安全工作的要求和飞行的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飞行的每一个航班全过程中,这是我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现场,刘传健向大家分享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是1995年的夏天,刘传健还是一名飞行学员,刚飞行了200多个小时,迎来了飞行生涯中一个关键的时刻:高教机放单飞。当他独自驾机完成飞行训练任务,按标准准备着陆的时候,突然塔台指挥员给他一个命令:复飞,准备通场。他来不及细想,按照指令果断复飞。在复飞的过程中,他才得知,刚才指挥员从望远镜里看见他的飞机前起落架没有放下,他来不及细想,果断按程序进行处理。

当他第六次飞过塔台的时候,飞机的前起落架仍然没有放,油量表显示油量已经不多了,必须着陆。他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着操纵要领让飞机落地,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指令,他紧握驾驶杆,尽全力保持飞机后轮着陆的姿态向前滑行,最后飞机前轮贴着地面平安着陆。

“其实每次飞行我们都会进行各种特情的准备和复习甚至演练,可是实际飞行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却是我们无法预知和想象的。这让我更加明白,蓝天上充满未知,飞行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生命,任何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我们的飞行生涯,每一次飞行都不可以再来一次,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我们都不能麻痹大意。”刘传健说。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