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现身白水江流域 专家:首次发现,应是在此地越冬

时间 • 2025-06-16 20:03:04
发现
中华
鸟类
调查

近期,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在开展鸟类常规调查时,于让水河流域发现并拍摄了一种秋沙鸭,经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据了解,中华秋沙鸭在白水江流域被发现尚属首次。专家称,它们应该在此地越冬。

▲中华秋沙鸭现身白水江流域

说起这次发现并拍到中华秋沙鸭的经过,调查队员还是激动不已。当天下午,他们在让水河流域调查鸟类,宽阔清澈的让水河有很多成群的水鸟在捕食、嬉戏。有人发现在很远的区域有几只陌生的水鸟在活动,但由于距离太远,通过设备看不清楚,然而调查队员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绕路来到距离较近的区域通过望远镜观察。

“好像是四只秋沙鸭。”大家立即准备好拍摄设备,可还没来得及拍摄,它们又飞走了。调查队员一路追随,一个小时后,终于在一片沙滩发现了它们的身影。虽然天快黑了,距离也比较远,大家还是快速按下快门,并将拍到的照片发给相关专家鉴定,确定为中华秋沙鸭。

为了拍摄更多、更好的资料,第二天一大早,调查队员们又在头一天发现的区域追寻它们,发现四只中华秋沙鸭在一隐蔽处悠闲地嬉戏着。据专业人员介绍,它们应该在此地越冬。

▲中华秋沙鸭现身白水江流域

据介绍,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数量极其稀少,所以被称为“鸟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最明显的标志是嘴形侧扁,前端尖出,嘴和腿脚红色,脑后有两簇冠羽像凤头一样,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中华秋沙鸭是典型的森林溪流生态系统指示种,生活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水域,被视为检验水质的敏感指示种,栖息于湖泊、山溪、水塘、河滩。白水江保护区有两江八河三百多条沟系贯穿其中,是甘肃省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甘肃省热带候鸟北迁最先优越的区域。这次“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的到来,不仅惊艳了保护区,还标志着白水江保护区又成为中华秋沙鸭的迁徙越冬地之一。

红星新闻记者汤小均

编辑张莉责编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