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部门、23家商协会参加,事关民营经济,这场会议传递“满满的诚意”
39个相关职能部门、23个区(市)县代表、23家成都市行业商协会代表……
6月19日,成都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对成都下半年民营经济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这一次,参会的不仅有相关政府部门,还有商协会代表。成都正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来换取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多措并举
助力民营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活跃经济、吸纳就业、推动创新、增加税收、便民利民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都相继出台关于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民营经济55条”等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审议了《成都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方案》《成都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议事规则》《成都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工作方案》。下一步,成都将在政策引领、营商环境、培养市场主体等多方面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成都将研究制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常态化举办“蓉易见?民企会客厅”,在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基础上,聚焦民营企业诉求期盼,为民营企业搭建投资项目对接、金融产品服务、产业进圈入链、校企协同创新、蓉商组团出海等服务平台。同时,全面归集“12345助企热线”等平台收集到的企业困难诉求,对反映的共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成都将持续优化市场准入退出服务,争取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等“高效办成一件事”。
能否生长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成为一个城市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4个,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5个;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6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五;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2300余户,占全省认定总数的六成。
成都也将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更多企业进入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小升规”,落实支持政策,提高小升规奖励标准、设立稳规奖,强化对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分行业召开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题对接会,组织综合服务商、专业服务商、区(市)县主管部门与试点企业面对面对接。
商协会谈感受
“多项内容举措都到了我们心坎上”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每位参会者桌前都有一份《2024民营经济惠企服务手册》。手册虽小,却干货满满——
手册内容涵盖2024年民间投资项目机会清单(首批)、2024年惠企政策机会清单(首批)、成都市民营企业诉求服务平台、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等,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获取相关内容。其中,首批出台的民间投资项目清单汇集项目176个,涵盖交通运输、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有机更新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764.9亿元;首批惠企政策机会清单包含90条政策事项,其中奖补类85条,减免类3条,重点支持经营主体降本增效。
这本蓝色小册子也成为与会商协会代表重点翻阅关注的对象。
“惠企手册中的多项内容举措都到了我们心坎上,每一项都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静说,政府对产业的支持政策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在她看来,手册上的政策之所以可以直达企业家内心,关键在于每一项政策出台前的充分问策。
她以现下正火的低空经济为例,提及当下多地正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成都也不例外。从今年1月份开始,成都市各级政府部门就和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进行了紧密联动,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更是直接到企业现场办公,聆听企业对成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让这个赛道的民营企业家们更为欣喜的是,除了主体政策,配套的资金、人才等政策都在快速推动落地中。“一系列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成都满满的诚意。”
“满满的诚意。”成都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余力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在他看来,社会资本对民营经济的投资力度和活跃度,关键不在于资金多少,而是信心的建立。这种信心需要政府做好点滴小事来建立,包括起到“风向标”作用的支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诉求一项项推进解决等。
“现场我也了解到成都更多惠企政策,包括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等。”他相信,这些惠企政策的贯彻落实,不仅将给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提供有效的支持工具,也将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实习生吴昱丰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