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刮起英歌舞风” 广东普宁英歌舞在英国“炸街”!教练是国家非遗传承人
龙年春节伊始,广东普宁的南山英歌队在教练陈来发的带领下,将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带到了英国伦敦。现场视频显示,现场人潮涌动,水泄不通,海外友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伦敦刮起英歌舞风”等话题也霸屏了多个热搜榜。
▲南山英歌队在英国演出
2月7日,南山英歌队一行约20人从普宁出发前往英国。在异国他乡表演多日后,2月13日,南山英歌队载誉而归,返回老家普宁。正月期间,南山英歌队在普宁本地还有多场英歌表演。
对南山英歌队大部分队员而言,英歌舞是他们的“副业”。平时,他们是建筑工人、开食品店的生意人,或是上班一族,从事着各行各业。一到时年八节,他们就画上脸谱,化身成梁山好汉。陈来发是普宁南山村人,从18岁开始练习英歌舞,目前是国家级代表性英歌传承人。在他看来,南山英歌队的精神是团结拼搏,勇往直前。“我从18岁练到现在,也是业余的,也是靠这个精神支撑着我。”
普宁南山英歌亮相英国伦敦
去年曾因“小时迁”蛇宝萌出圈
大年初二(2月11日),英国伦敦。普宁南山英歌队鼓声震天,铿锵有力,描着脸谱、身着戏服的英歌队员们挥舞手中短棒,强烈的鼓槌节奏,豪迈的阳刚气势,变幻的阵法招式,汇聚成激越的变奏与力量,响彻伦敦特拉法广场上空。
英歌所到之处,华人华侨和海外友人闻声而至,水泄不通,整齐紧凑的踏步声、扣棒声、锣鼓声、喝叫声,观者的欢呼喝彩声,再一次把热烈场面推向高潮。这是今年春节发生在英国伦敦大街的一幕。许多现场观众尤其是海外友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社交平台上,“伦敦刮起英歌舞风”也霸屏了多个热搜榜。
▲南山英歌队在英国演出
据普宁发布,普宁南山英歌队受邀在龙年大年初一在英国百年地标伯灵顿拱廊震撼亮相,大年初二则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主舞台表演,拉开“四海同春”新春庆典的序幕。本次新春庆典还囊括了舞龙舞狮、花车巡游、文艺汇演等活动。据介绍,自2010年春节开始,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相关部委、各地文化团体和驻外机构在海外共同推出“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其中英国伦敦的“四海同春”春节庆典是亚洲以外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春节庆祝活动。这是亚洲以外最大型的新春庆祝活动。
在此次英歌队伍中,领头的是身穿红色唐装的南山英歌队总教练陈来发。陈来发是普宁南山村人,从18岁开始练习英歌舞,19岁便担任了队伍的“头槌”(整支队伍中的领舞),目前是国家非遗项目英歌(南山英歌队)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3年的兔年春节,南山英歌队已经爆火过一次,队内的“团宠”——6岁的“小时迁”扮演者陈楷铭在视频平台上火爆出圈,因为舞蛇萌出圈,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蛇宝”。“小时迁”爸爸是队里的“二槌”,扮演李逵的角色。
陈来发介绍,“小蛇”陈楷铭已经是他们家第四代英歌队队员了。陈楷铭曾爷爷表演英歌舞时,陈来发还是英歌队后棚唱小戏的,曾经同台演出。陈楷铭每天跟着爸爸在队里训练,去年,陈来发干脆让他一起上阵。“没想到效果还挺好,一个小不点在一群‘梁山好汉’中领头,竟就火了。”
广东普宁地处粤东,一般被视为潮汕英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鼎盛时,这里曾有150多支英歌队,几乎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普宁英歌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队伍人数少则24人、36人,多则72人,最多可达108人,有机融合了舞蹈、武术和戏剧,展现了力与美的震撼。据2019年当地文化部门调查,普宁共有近100支英歌队,遍布农村山乡。
与“小龙女”联名推出文旅视频
英歌只是副业,队员平时从事各行各业
近两年,随着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潮汕英歌舞也深受大众喜欢、逐渐走出潮汕,走向各地。早在今年1月底,在广东文旅组织下,南山英歌队就和“小龙女”李若彤在揭阳学宫拍摄,并联合推出“跟着小龙女来潮汕看英歌”的龙年拜年视频,各个短视频平台点赞破十万。
▲跟着小龙女来潮汕看英歌,“小时迁”在兔年春节曾萌出圈
2月初,南山英歌队受邀到英国表演,潮汕非遗文化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赴英前的训练中,陈来发经常鼓励队员们,一定要比平时训练做得更好,为国争光。出行前,当地村干部还特地为他们送行,预祝此次文化交流圆满成功。
2月7日,英歌队一行约20人从普宁出发,驱车赶往广州白云机场,8日在机上飞行十几个小时后落地英国。在异国他乡表演多日后,2月13日,南山英歌队载誉而归,返回老家普宁。据介绍,正月期间,南山英歌队在本地还有多场英歌表演。“这次在英国,我们希望把英歌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人知道英歌。”
▲南山英歌队在英国演出
英歌动作的基础是“耍槌花”和“击槌”,“把槌耍得像盛开的花”,是英歌舞的精髓所在。一名此次赴英参与表演的英歌队队员陈生也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参加演出,现场人很多,他观察到观众都看得很激动也很好奇,“在我们表演的时候,观众也会跟着鼓点节奏一起舞动,很热情。我心情也很激动,自己也觉得很自豪很骄傲,看到自己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国门。”
南山英歌队有今天的知名度离不开多届队员的传承和努力。陈来发介绍,南山英歌队有300多年历史。1990年左右,曾经远近闻名的南山英歌队逐渐萎缩,村里年轻人在市场经济热潮下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20名队员,英歌舞零零散散,甚至凑不齐一个队伍。眼看流传三百多年的传统艺术日渐式微,陈来发“临危受命”,出任了南山英歌队教练,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重振南山英歌队的雄风。
对大部分队员而言,英歌舞是他们的“副业”。平时,他们是建筑工人、开食品店的生意人,或是上班一族,从事着各行各业。英歌表演大都没有收入,有补贴时也是微薄的一点“夜宵钱”。即使如此,队员们也一直坚持训练表演。
陈来发介绍,南山英歌表演取材于《水浒传》第六十四回梁山好汉化妆卖艺大闹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桥段,南山英歌属于英歌中的直槌快板,特点是快而不乱,动中求静,手到眼到,槌槌有力,快击快收,因快夺人。“一台表演节奏紧凑,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队员要完成下山打探、兴师出战、急水渡泊、乘机闯府、救卢出府、英雄会师、欢庆团圆、凯旋归山等情节。”
“作为一个潮汕人,每年春节时就是喜欢看英歌舞。作为一个传承人,我只是做好传承,以老带新。”陈来发说,目前,南山英歌队已经在当地小学设立特色基地,组建南山少年英歌队。每年,陈来发会用全村的高音喇叭向全村发布吸纳新学员的通知,“今年招收学员的时候,第一批报名的就高达380多个。”
南山英歌队今年也迎来许多新机遇。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1月15日,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也正式揭牌,南山英歌队也迎来首位女子英歌队员,陈来发告诉记者,“今年另一个转折,是我们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欢迎更多青少年以及喜欢英歌舞的人加入学习,让我们的英歌长盛不衰。”
对于南山英歌队而言,他们不是专业全职队伍,却全凭自身热爱学习,一代传一代。陈来发介绍,英歌队的精神是团结拼搏,勇往直前。“我从18岁练到现在,也是业余的,也是靠这个精神支撑着我。”
红星新闻记者蔡晓仪
编辑郭宇责编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